我的家裝教訓:吞下黃蓮方知苦
發布時間:2010-05-19 18:40
作者:
來源:
瀏覽:3654 次
字體:【 大 中 小 】
去年我購了一套三室一廳房。拿到鑰匙,打開房門一看:沒有抽水馬桶,沒有水槽,墻壁很毛糙,有些房間沒有用墻隔開。即是說,不經裝修,難以住進。
為了保證質量和式樣,也為了節省些錢,我決定自己請人裝修。這一下,可自找麻煩了,陷進去后差點拔不出來,近半年時間累得我筋疲力盡,身上掉了不少肉。
裝修過程,明明是按工匠開的單子的品種、規格和數量到建材市場采購來的材料,不是這個不對號,就是那個少了,于是我馬不停蹄地跑市場,在驕陽下騎著自行車直冒汗。有時工匠突然想起要加一樣配件,我就像覓寶似的到處去尋找。這種情況,在泥、木、漆、電工裝修時都發生過,特別是木工制作,專門為此跑了十多次市場,以致建材市場的一些老板,我都叫得出他們的姓名,成了老朋友,我常與他們討價還價個不休。我學會了貨比三家,掌握了一些采購知識。
各道工序告罄,裝修結束,地上,窗臺上,甚至磁磚墻面都布滿了建筑垃圾。我和妻子整整用了一個星期的業余和雙休日時間,清除各種垃圾,把地板、窗子等擦拭干凈。妻子累得腰都直不起來,兩腿發麻;我呢,“啞巴吃黃連———有苦沒處說”,只能自認晦氣。
滿心歡喜,搬進新居后,惱人的事接踵而來:馬桶滲水;下水道不通(在裝修過程中,下水道被各種建筑垃圾堵塞住了);刷白的墻上有痕跡;新油漆的家具有漏漆之處……為解決這些“遺留”問題,我不得不求奶奶告爺爺地請有關人員來“補缺補漏”。
為了給住戶少添些麻煩,少費些心思,經過這一番實踐,我傾向于商品房裝修好后再出售。一些國家的商品房,里面甚至家具都備齊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住房面積會越來越大,搬家是常事。房市要考慮簡化購房者把太多的精力用于裝修。